檢驗科醫用顯微鏡樣品制備是一個細致且關鍵的過程,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項:
一、樣品選擇與準備
代表性:確保所選樣品能夠代表整體材料或產品的特性,避免選擇有缺陷或異常的樣品。
新鮮度:樣品應盡可能新鮮,避免長時間保存導致的形態或結構變化。
清潔度:樣品表面應無灰塵、油脂等雜質,以免影響觀察效果和測量準確性??梢允褂眠m當的清潔劑或溶劑進行清洗,然后用純凈水或無水乙醇沖洗干凈。
二、載玻片與蓋玻片的選擇與處理
質量:選擇質量好、光潔、無雜質的載玻片和蓋玻片。
厚度:蓋玻片的厚度應適中,通常小于0.17mm,載玻片厚度應在0.8~1.2mm之間,有助于獲得清晰的成像效果。
處理:蓋玻片使用前需進行清潔和處理,如用玻璃洗液浸泡、鉻酸浸泡、去離子水沖洗等,再用無水乙醇浸泡待用。臨用前需在酒精燈上過火滅菌處理。
三、固定與染色
固定方法:對于需要固定的樣品(如組織切片),應采用適當的固定劑進行處理,如福爾馬林、戊二醛等,以確保樣品形態的穩定性和染色的均勻性。固定時間和條件需根據樣品類型和實驗要求而定。
染色處理:根據需要對樣品進行染色處理以增強對比度和清晰度。染色劑的選擇應根據樣品的性質和觀測目的來確定,并遵循正確的染色步驟和注意事項。常用的染色劑包括伊紅、蘇木精等。
四、封片處理
封片劑選擇:如果樣品只需觀察一次且不易淬滅熒光,可使用一定濃度的甘油混合物封膜。如果樣品需要放置一段時間并多次拍攝,應使用抗熒光淬滅的封片劑以減少熒光信號的損失。
操作規范:在封片過程中應避免產生氣泡,并確保樣品均勻分布。
五、操作規范與安全防護
嚴格遵守操作規程:在制備樣品過程中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,避免污染和損壞樣品。同時,應注意保護顯微鏡免受損壞。
安全防護:在制備過程中應佩戴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(如手套、護目鏡等),以防止化學品或尖銳物品對身體造成傷害。特別是處理有害化學品時,應在通風櫥內進行操作。
六、其他注意事項
避免污染:在樣品制備和轉移過程中,應盡量避免污染,如使用干凈的工具和容器,避免手部直接接觸樣品等。
標記與記錄:對每個樣品進行標記和記錄,以便后續的觀察和分析。標記應包括樣品名稱、制備日期、觀察者等信息。
存儲條件:將制備好的樣品存放在干燥、無塵、避光的環境中,以防止樣品受潮、污染或褪色。對于需要長期保存的樣品,還應考慮使用適當的保存劑或封裝方法。
綜上所述,檢驗科醫用顯微鏡樣品制備涉及多個方面的注意事項,包括樣品選擇與準備、載玻片與蓋玻片的選擇與處理、固定與染色、封片處理、操作規范與安全防護以及其他注意事項等。只有嚴格遵守這些注意事項,才能確保獲得高質量的成像結果并保護儀器免受損壞。